人工智能】科普系列-3 |算力中心建设遍地开花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下是数据要素经由前期积累充分释放潜力的时代,也是算力需求指数型爆发增长的时代。国家和各地政府通过推动算力建设,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我国算力地图正式开始,形成八大枢纽、十大算力中心集群。
八大枢纽为: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内蒙古枢纽、宁夏枢纽、甘肃枢纽、成渝枢纽、贵州枢纽。
十大算力中心集群有:京津冀算力中心集群、长三角算力中心集群、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中心集群、成渝算力中心集群、内蒙古算力中心集群、贵州算力中心集群、甘肃算力中心集群、宁夏算力中心集群、新疆算力中心集群、云南算力中心集群。
各省也积极响应算力规划,北京、上海、广东、甘肃等省份已经率先发布了包含2025年的发展规划,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算力中心建设。
一、北京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2023年5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中指出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分别在海淀/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2023年以来,北京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智算中心包括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石景山智能算力中心、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章北京一号智算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涉及海淀、朝阳、经开区、石景山、门头沟、大兴、丰台等多区域,已建成智能算力总规模约5000P。
2024年4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该《方案》中指出重点建设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石景山、门头沟)等E级智能算力高地,优先加快两个10EFLOPS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进度,着重满足快速增长的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和推理算力需求。打造内蒙古(和林格尔、乌兰察布)-河北(张家 口、廊坊)-北京-天津(武清)为主轴的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
目前,北京的算力规模大约为7000匹,计划到今年年底增加至1.2万匹,并有长远目标达到4.5万匹。重点建设区域包括南部的亦庄,将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训练场,目前已建成3000匹算力;北部的中关村科学城,已有1000匹算力规模;西部的门头沟,计划建设500匹算力的精细智能中心;东部的朝阳,计划建设500匹算力的制测中心。
二、上海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2022年6月1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算力浦江”行动计划实施半年以来,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一平台、五中心”的智算中心发展格局,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海有孚临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五大智算中心已正式逐步投产,全部建成后智能算力总承载能力超10EFlops。
2024年3月21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十一部门发布《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提出形成上海算力交易平台、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两大算力资源调度核心,以及面向智算应用的算力中心多极分布的“1+1+X”智能算力建设和服务体系,明确了“智算设施高效协同、智算要素自主可控、智算应用融合泛在、绿色智算效能突出、智算生态安全开放”五大目标。
到2025年,上海市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0EFlops(FP16),占比达到总算力的50%以上;智算中心内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50%以上。上海市将打造“智算+城市治理”、“智算+工业”、“智算+教育科研”、“智算+金融”、“智算+医疗”、“智算+机器人”、“智算+自动驾驶”7大智算应用场景,创建智算产业生态。
三、广东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广东省综合算力指数(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算网能力)达67.5,居全国第一。通用算力方面,广东省拥有约230个数据中心,合计标准机架数量约62万个,占全国9.5%。
2024年3月7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等九部门印发《广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暨“粤算”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推进“1+2+N”算力中心布局,以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形成广州、深圳两个低时延智能算力应用区。
到2025年,广东省算力规模要达到38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50%;打造“城市内1ms、韶关至广深3ms、韶关至全省5ms”时延圈;新增国产化算力占比达到70%;打造算力典型示范标杆案例6个。广东省将在“算力+工业”、“算力+教育”、“算力+医疗”、“算力+交通”、“算力+金融”、“算力+政务”六个方向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
四、贵州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近年来,乘着“东数西算”东风,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以算力保障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3个,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24个,18个集中在贵安新区,算力规模累计达到15Eflops。
2023年10月23日,贵州省大数据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的若干激励政策》,发放“贵州算力券”,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数字化凭证,用于支持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购买贵州算力服务时抵扣一定比例服务费用,建立贵州算力消费、数据资源有序流通与特色产业联动互促的综合性激励机制,做大做强算力产业。
2024年2月2日,贵州省七部门联合发布了 《贵州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计算供给均衡合理,总算力规模提升到80EFLOPS,超算算力与智算算力占比达到35%;实现城市内单向时延1毫秒,贵阳·贵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间单向时延3毫秒以内;至成渝、粤港澳数据中心单向时延10毫秒以内、至长三角、京津冀数据中心单向时延20毫秒以内;存储总量超过60EB;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着力打造应用标杆。
五、宁夏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近年来,宁夏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省会银川以高水平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目标,全力建设“算力之都”。2023年8月,宁夏移动建成西部首个面向市场的千卡级AI训练集群—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服务运营,支撑行业大模型产业发展。
2024年5月2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 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买彦州介绍,在东数西算方面,新建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尽快建成全国大型智算基地,让宁夏的电力变成全国的算力,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